您的位置: 首页 > 新闻中心 > 新闻动态

新闻中心

下沉社区“双报到”,战“疫”一线速成长 ——立城公司远城区下沉人员工作纪实

时间:2020-03-18

他们家住远城区,在居住地禁行返汉政策不明朗的情况下,想方设法率先办理通行证,逆行返回中心城区,积极投身立城公司对口的青山区社区的抗疫工作。3月6日,在远城区实行更加严格的封闭管理后,这些亲爱的战友第一时间在居住地社区报到,一周了,让我们来看看你们的成长:

熊静同志在黄陂区武湖街道五通口社区报到,主要负责协助管理社区居民团购群、开展居民双测体温登记、回访跟踪隔离人员及返汉人员身体状况及活动轨迹,已累计完成电话排查体温登记1036人次。而且在询问体温时她还会对年龄较大的孤寡独居老人多一份关心,询问他们基本生活能否保障,是否需要进入居民群参与团购,后续再与负责上门的同事沟通上门配送物资,确保不落下一户。对于返汉居家隔离、“四包一”人员的回访跟踪也保质保量认真完成,不懂的政策不随意答复,关心其心理状态、生活需求,积极联系志愿者为隔离点人员配送物资。微信团购群作为疫情衍生出来的“新鲜事物”,群内很多年龄较大的居民并不了解团购接龙的方法、付款及取货流程。诸多问题导致管理员发布的消息很快被刷屏错过,将近500人的群管理难度非常大。熊静作为“临时”团长,积极发挥自身头脑灵活、热心快肠的优点,研究符合社区特点的接龙模式及收款模式,不厌其烦的一一解答群内居民的各类问题,文字表述不行就画流程图,24小时在线答疑,直至大家弄懂为止。5天内,参与组织团购接龙5次,累计参与人数476人次,发放10元爱心菜340份,发放爱心肉50份,发放对口超市团购套餐8份。

熊静同志说:我所做的仅仅只是社区工作的极小部分,在我看来“小巷总理”从来都不是个体,而是代表一种基层制度,一种基层治理模式。他们从人民中来、到人民中去,代表着更多接地气的民间智慧,而这段下沉的记忆将会成为我工作历程中最美好的篇章,就像社区这些可爱的人们所说“疫情不解除,我们不撤退”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蔡明青同志在江夏区金水一村报到,在村委会做一名党员志愿者。作为党员志愿者蔡明青同志工作一丝不苟、认真负责,上午在村口值守卡点值守,日均登记出入人员60人次,出入车辆40辆;下午对村民的体温进行摸排,主要通过微信和电话进行排查体温,电话未接通人员进行入户排查,平均每天排查200户,850人,确保每周实现全村覆盖排查,不漏测一人。有时白天来不及统计登记数据,还会把统计报表信息拿回家加班。在了解到村民存在缺少口罩的情况后,她提出向每家每户发放口罩的意见,得到村书记支持。 “给村民的健康多一层防护,多尽一份责任,我们也多一份安心”,蔡明青说。

 

 

 

王松同志在黄陂区武湖街道新桥社区报到。根据社区书记要求,他与另外一名志愿者负责大木村对外出入口值守工作,对无理由出入者以劝退为主,对需要进入社区拿爱心菜爱心肉的村民,登记双报人员体温。一律禁止车辆出入。并接听居民来电,及时答疑解惑,帮助居民办理出行证明。“从青山到黄陂,我与大家同在新桥并肩战斗,社区名字没有变,我们战胜疫情的决心也没有改变”,王松说。

 

 

 

杨迪同志身为党员积极分子,他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,在远城区戒严禁行后第一时间到黄陂区前川街道康乐社区报到,承担起小区夜间值守的任务。因近期疫情好转,较多居民产生松懈情绪,在晚饭后想出门散心,造成小区内人员聚集,甚至一些居民和志愿者打起“游击战”,想等志愿者们下班后再悄悄出门散步。杨迪独挑夜班大梁,严格审查进出人员,每晚记录约20人次,对于每位不遵守管控的居民总是不厌其烦地耐心劝导,以谦逊平和的态度最大限度地争取群众理解与支持,在杨迪同志连夜的坚持下,小区居民出行情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。